看过很多小说推荐,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《道袍皇帝》,这是“嘉靖”写的,人物嘉靖于冕身上充满魅力,叫人喜欢,小说精彩内容概括:“我记得,历史上朱祁镇是一个莽夫吧?”于冕看着一边日日夜夜炼丹修道,一边雷霆手段整治朝堂的朱祁镇,不由得发出疑问。他一个穿越者,怎么可能知道朱祁镇其实被嘉靖重生了。且看一周目修仙失败的嘉靖,与后世穿越而来的于冕,怎么为天下百姓造福。【智斗文】【非套路文】【腹黑权谋文】【若有弱智肥皂、玻璃、蒸汽机剧情请举报我】......
小说《道袍皇帝》,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,主要人物分别是嘉靖于冕,也是实力派作者“嘉靖”执笔书写的。简介如下:”“若真有好机会一举击败暴元余孽,英国公定然能在第一时间察觉。”“假设此机会需要大军追出京壤、甚至追出长城,”“届时英国公便必须考量粮草问题,一方面是京师的粮草够不够,另一方面便是京师粮草在来路上会不会被劫持。”于谦还是没有随了贪官的愿景,说出了可能会引爆北境贪腐案的提议。“为了解决英国公一切的后顾...
阅读最新章节
又聊了几件事后,于谦动了。
“臣有奏!”
“准。”
群臣们皆担忧的瞥了眼于谦,
要知道于谦早朝不聊事则罢,要聊便要聊些大事。
“大军整军备战之时,臣负责了部分粮草运输之事宜。”
“经过臣的清点,虽京师粮仓充裕可保证大军补给不假,但臣以为不应该出征全程只由京师供应粮草。”
坐在软塌上的嘉靖眼皮微动,聊别的嘉靖可能爱答不理,
但于谦要是聊粮草,嘉靖可精神了。
“北伐之师若是没出长城,一直在京壤附近作战,京师直接供应大军倒不难,”
“但兵家之事,岂有人敢做保的?”
听于谦说到这里,不少心思灵动的大臣,已经听出了于谦要说什么。
冷汗从有关之人的额头冒出,他们开始默默在心中祈祷,妄图用祈祷来避免贪腐之事暴露。
“此次出征,陛下与臣等皆希望能一举击碎暴元余孽,最好让其百年不敢犯我大明秋毫。”
“臣与英国公虽并无交际,可臣认为整个大明之内,除了陛下之外,无人能在军事方面出其右。”
“若真有好机会一举击败暴元余孽,英国公定然能在第一时间察觉。”
“假设此机会需要大军追出京壤、甚至追出长城,”
“届时英国公便必须考量粮草问题,一方面是京师的粮草够不够,另一方面便是京师粮草在来路上会不会被劫持。”
于谦还是没有随了贪官的愿景,说出了可能会引爆北境贪腐案的提议。
“为了解决英国公一切的后顾之忧,同时增加北伐大军的获胜机会,”
“臣以为应该早日责令北境所有军镇,特别是北伐大军可能路过的军镇,”
“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,准备好粮草与民夫为大军供粮,”
“等到大军经过军镇附近时,军镇便主动为北伐大军供粮。”
“此举一来让英国公没有后顾之忧,二来还能减少远距离运输粮草的费耗,减轻民众徭役之苦与国库费耗。”
此话一出,群臣皆静。
不少人已经将愤恨的眼神,投到了于谦的身上。
于谦贵为兵部侍郎,本不应该主动提出此提案,这件事谁都知道会得罪不少人。
按大明官场的习惯,哪怕真有派系要提出这种大事,也应该让一个下级官员冲锋陷阵,
只有这样做,派系领袖才能在必要时牺牲“马前卒”,用来向敌对势力示弱求和。
于谦知不知道此事影响之大?
于谦当然知道了,只靠一腔热血的话,于谦凭什么当兵部侍郎。
没办法,谁让于谦没什么官场“朋友”,为数不多的君子之交——邝埜,官位比于谦官位还高。
只不过哪怕邝埜官位比于谦低,或者于谦手下有其他位卑言轻者,于谦也不会让任何人给自己当马前卒。
一人做事一人当,于谦才不会让别人替自己背锅。
嘉靖听完了于谦的提案,坐在屏风后的他缓缓睁开双眼。
还不等嘉靖的磬发声,大殿里先传出了反对的声音。
“臣有奏!”
“准。”
“陕西地龙翻动时,山西军镇第一时间开仓放粮、用以赈灾。”
“如今山西军镇内余粮不多,为了保证军镇稳定,臣以为山西镇不适宜给大军供粮。”
“臣有奏!”
“准。”
“大同镇、宣府镇直面瓦剌,随时有被围风险,”
“若是被围,军镇内的粮草必须充盈,否则守军定然人心惶惶,何谈守城?”
“故此,臣以为此二镇不适宜给大军供粮。”
“臣有奏!”
“准。”
“臣以为宁夏镇不适宜给大军供粮。”
“臣有奏!”
“准。”
“臣以为……”
此起彼伏的反对声响起,不一会,大明北境的所有军镇,竟然都成为“不适宜给大军供粮”的军镇了。
嘉靖听着嘈杂的声音,嘴角微微上扬冷笑。
还真如嘉靖所料,这事不是敲磬便能解决的。
只不过嘉靖觉得现在提这事,有点早了。
英国公有英国公的后顾之忧,嘉靖也有嘉靖的后顾之忧。
嘉靖要等大军把一切“后顾之忧”解决了,才会对北境之事动手。
“臣有奏。”
这次王振却没有说出“准”字,因为嘉靖出场了。
“马革裹尸犹不恨,何须胜瘴与轻身。”
嘉靖走出了屏风,吟诗一句后便踏入玉台坐上龙椅。
“于侍郎说的对,说得好,英国公为明为国亲率大军出征。”
“朕与诸君,理应想尽一切办法,为英国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。”
嘉靖的话还没说完,在场与北境贪腐案有关的人,心已经凉了一半。
更有甚者,已经开始想一些不能说的事情了。
嘉靖坐在台上,将群臣的小表情尽收眼底。
嘉靖话锋一转,说出了让贪官安心的话。
“但!”
“诸君刚刚反驳的也有道理,各地军镇的军粮都有各自的用处,岂能轻动?”
“手心是肉,手背也是肉。”
“王尚书刚提醒过朕,对待国事不能偏宠一方,故而此事让朕属实是为难。”
“朕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,诸君可有什么好的提案?”
可惜台下无一人回答,嘉靖的话如同打在了棉花上一样,没有激起任何波澜。
阉党无能,猜不出嘉靖想说什么,替嘉靖把嘉靖想说的方案说出来;
于冕也不在,嘉靖不能像下出征之令时一样,用大道做幌子。
嘉靖只能亲自出马下令了。
嘉靖做出了一副为难的表情,用颇犹豫的口气向群臣说道。
“左思右想后,朕以为,应该给英国公传旨,容许他在特殊时刻,调动附近军镇的军粮;”
“一般情况下,还是不要轻动军镇之粮了。”
“诸君,可觉得朕这方案如何?”
这还是嘉靖重生以来,第一次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“顺从”他人的意见。
“圣上英明!”
嘉靖此话一出,群臣悬着的心瞬间落地,他们赶忙跪倒在地表示赞同,生怕嘉靖反悔了。
于谦听了却不乐意,准备启奏反驳。
于谦是兵部侍郎,明白战场上千变万化、战机一瞬即逝,
若是真按嘉靖的意思下旨,定然会延误战机。
嘉靖也看出了于谦不爽,不等于谦有所动作,嘉靖直接说道。
“王振。”
“奴婢在。”
“将刚刚朕的旨意拟好,发给英国公。”
“还有,朕乏了,早朝便散了吧。”
“奴婢遵旨。”
嘉靖不给于谦发言的机会,直接走下龙椅离开了大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