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灯南火”的《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》小说内容丰富。精彩章节节选:万里江山乾坤荡,金戈铁马起苍黄。(无系统 不种马 权谋朝堂 九年全职作者人品有保障)经济历史学教授韩玉,死后魂穿武朝同名同姓的秀才身上。因前世活活累死,此生韩玉决定做一隐居山林的教书先生,闲暇时和朋友聊天吹牛。从《推恩令》到《经济资本论》,再到《大航海时代》……情况开始不对劲“李叔,我们不是在闲聊吗?”“是啊,可我没告诉你我是皇帝吗?哦对了,你学生也是太子。”韩玉:?于是一心只想做条咸鱼的韩玉,莫名成为了帝师。...
看过很多军事历史,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《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》,这是“西灯南火”写的,人物韩玉李秦身上充满魅力,叫人喜欢,小说精彩内容概括:”看到神神秘秘,胸有成竹的李存世,徐常心中也感到很奇怪,这不像平时的皇帝啊。李存世继续说道。“再问诸位爱卿,既然献林候等人都想当皇帝,那他们的子嗣们想不想当侯爷?所以朕的计策很简单,无需收回他们兵权,更不用动兵。只需要下一道谕旨,让这些诸侯的其他子嗣同样裂土封王即可,但分封的土地只能从他们自己的封地...
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 精彩章节试读
搁在平时李存世说话被打断多少会有些不悦,可现在他却一点没有这感觉。
李存世立志要做一个圣皇,为了治国他看了很多书,也在朝会上提过不少意见,可大部分最后都没通过。
尤其是经过徐常他们分析过后,连他自己都觉的漏洞百出。
但李存世敢肯定,就算这些人再厉害,也绝对挑不出推恩令的毛病。
所以此刻他反倒是不着急,伸手压了压。
“徐爱卿莫急,听朕说完你便知道了。”
看到神神秘秘,胸有成竹的李存世,徐常心中也感到很奇怪,这不像平时的皇帝啊。
李存世继续说道。
“再问诸位爱卿,既然献林候等人都想当皇帝,那他们的子嗣们想不想当侯爷?所以朕的计策很简单, 无需收回他们兵权,更不用动兵。
只需要下一道谕旨,让这些诸侯的其他子嗣同样裂土封王即可,但分封的土地只能从他们自己的封地中划出来……”
李存世双目放光,洋洋洒洒的将韩玉教他的那些话,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。
原本还抱有怀疑的官员们,听完后直接呆住了,瞠目结舌。
啊?这……确定是陛下您想出来的?当然,这话他们不敢说。
“诸位爱卿,这就是朕想到的良策,称之为推恩令,诸位觉的如何啊?”
看到百官们的反应,李存世心满意足的坐回龙椅,嘴角的笑容已经要压不住。
装逼的感觉可真他么爽,不对,皇帝的事情怎么能称之为装逼?
“好计!好计策啊!”
徐常率先反应过来,小老头高兴的手舞足蹈。
“此计的高明之处便是阳谋,这些诸侯若是不答应,其他子嗣必然会心生不满,可若同意就等于将自己的势力打碎,对朝廷再也构不成任何威胁。”
吏部尚书沈云也兴奋的出言附和。
“阁老之言正是我等所想,陛下主动给他们封王是恩赐,更彰显陛下贤德之心,果真是一条无双之策啊。”
“臣恭喜陛下,陛下如此勤政为民,雄才大略,实乃是我武朝之幸,百官之幸,万民之幸啊。”
随着内阁次辅张士的一通小马屁,百官们咣咣都跪了下来,齐声高呼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“诸位爱卿快起来吧,看来对朕的推恩令,尔等都没意见了。”
这样的场景李存世见过很多次,但只有这次他是最开心的。
“陛下的推恩令之策,实乃是解决诸侯王的无双计谋。”
随着徐常话音落下,诸位大臣们也都跟着附和。
李存世一拍龙椅,哈哈笑道。
“好,徐爱卿。”
“老臣在。”
“你身为首辅,内阁应该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。”
“遵旨!”
接着李存世目光扫过众人,语气突然有些冰冷。
“朕知道你们当中,有人和那诸侯关系不错,可能一下朝你们就去和诸侯汇报此事,倒也无妨,只是别让朕发现了,否则到时别怪朕了。”
推恩令李存世竟然敢拿到朝会上说,说明他对此策有绝对信心,哪怕是献林侯他们提前得知,短时间内也绝无良策。
从心中李存世倒是希望他们跳出来,正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。
有几个大臣听到此话心中一惊,垂下的脑袋眼神变换了几下。
接下来众位大臣又商量到了牧州灾民一事,结果还是一样除了继续拨粮拨款之外别无他法。
让原本因推恩令心情不错的李存世又烦躁起来。
御书房中,正在练字的李存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,将笔放下后端起茶杯浅浅的喝了一口。
看着眼前的茶杯,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韩玉的音容。
“当时不该走的太急,忘了问元正牧州洪水一事,不知他是否有更好的计策?”
李存世有些懊恼的轻声念着,一时间想的有些出神。
从古至今,不管是洪水还是其他天灾,死人是很正常的,朝廷的处理方法都是拨粮拨款用于赈灾,历来如是。
区别就在于这些赈灾粮款,究竟有多少真正用到了灾民身上,又有多少被贪官污吏层层盘剥后中饱私囊。
李存世自问武朝应该算政和清明,自己杀起贪官来也从不手软,可眼下朝廷已经开始组织第三次赈灾粮款,为何牧州的局势还是没有得到多少好转。
甚至流民还越来越多的样子,到底是哪出了问题?
正在李存世思考之时,小河村的韩玉已经有了结论。
韩玉曾在学生时代就和自己导师研究过相关课题。
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,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不断进步的关键。
古代天灾无非便是四种而已,虫,水,旱,霜。
历代君王们的方法也都大致相同,以朝廷为主导拨粮拨款,辅之以民间赈灾活动。
灾后则采取免除、缓征租赋等措施来恢复民生。
可许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,由于封建制度的僵化性,加之信息闭塞,这些赈灾粮款有许多都进入了官员腰包,这是避免不了的。
甚至一些地方的官员,趁此机会和当地商人狼狈为奸,囤货居奇,让粮食和生活物资价格飞涨大发国难财,致使民不聊生。
百姓们无粮可吃,无衣可穿,民变随之而来。
明朝末年便是活生生的例子,陕西遇到百年一遇的灾害,当地官员却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,引爆明末的农民起义之炸弹,使大明国祚亡于民变。
所以归根结底,天灾固然厉害,但人祸才最可怕。
牧州位于武朝以南,是武朝少有的富庶之地,烟花柳巷不计其数。
总结历史的经验,往往越是这样繁荣富庶的地方,贪官污吏也是最多。
根据韩玉记忆中对牧州的了解,就算南河大水,随着朝廷两拨粮款过去,加上牧州自身的实力,想要解决此事问题也是不大。
为何百姓还是死了那么多,韩玉敢断定那里的官员和商人们已经勾结在一起了,将朝廷赈灾粮款贪了很多。
甚至给皇帝扣下了“德行有误,降下天灾”的大帽子,甩锅给李存世。
那里的官员们已经糜烂大半,如此富庶之州,上京的某些官员们定然也有一些收到了好处,充当了保护伞的作用。
小说《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